最近校園體罰的話題正炒得熱門,又引發了資優生變相能力分班統一「聯考」的法與理之爭!
一個縣長及眾多無力處理校園黑幫或鬧事中輟生的校長公然提倡對學生施行鞭刑的懲罰措施,已夠離譜,更可悲的是,在台灣的社會贊成體罰者,包括許多家長竟然大有人在。更有身為教師者,以二十年的教育現場經驗主張「體罰有如嗎啡,既是毒品,也是救人一命的大療效」。「略施薄懲」及「適當體罰」竟然成了許多教師日日的教戰守則!人本基金會推動台灣成為一個「零體罰國家」的美夢之汽球又一次被重重地戳破,兒童的美麗新世界,似乎又將成泡影。
這幾天與社區媽媽們討論到鞭刑及資優生變相「聯考」的新聞,一個家長告訴我:事實上,體罰的現象在國小還好,在國中才嚴重,幾乎沒有多少老師不打學生手心的,而且用考試計分的方式施行。當天晚上,我又問了一位教高中的退休老師關於高中體罰的情形,她說:高中比較少體罰學生,因為老師打不過強壯高大的學生啊!至於資優生呢?我突然懷疑也是既補習,又千錘百鍊打出來的?
當大家在討論教師體罰學生時,我們不禁也要問問今天的年輕的家長,有多少不用體罰施教於自己的孩子?是多還是少?在高唱人權民主自決和重視創造心理學的時代,難道我們尚要抱著發霉的「鞭子底下出賢人」的傳統威權毒方去產出一代代充滿心理學上所謂「變態自卑感」的重依賴、少獨立的未來主人翁?細想我們進步的法律,連受刑人也不能遭體罰迫供,難道我們的孩子連受刑人都不如?為何我們的人權保障不能擴及未成年的學生?家長體罰自己小孩,如果不到家暴虐兒的程度,大概很難被檢舉違法,但校園體罰,不論輕重,已成醜聞,實在已經到了該立法明訂申誡的時刻了,還要讓民間團體那麼辛苦地去推「零體罰國家」?
在今日多元的社會,外界誘惑力已透過多重媒體管道及網路入侵家庭,兒童的行為和價值觀,當然更容易走樣。今日的教育顯然比昨日更難。可是選擇身為父母及師長的「志業」就要有更大的勇氣、耐心和知識尋求多方管道的義方去對症下藥,而非像撇腳醫生,什麼病症都用類固醇或抗生素。當然立即見效!可是學生及孩子的免疫力敗壞,就成為全民創造力的殺手。醫生對抗生素和類固醇的處方用於兒童極為小心,何況嗎啡?打出來和考(烤)出來的資優生只是單一背誦能力的機械式英才。兒童至少年的心智發展奠基於一生中百分之七十的潛能。依據人格心理學研究,體罰或權威式黑白分明的指令教育方法,會培養負創造性的人格變項,即傾向「從眾性」、「偏狹性」和「刻板性」的人格,我國的學生人格一方面會普遍趨向服從、被動、無主見、不發問;另一方面又習慣傳統的刻板權威價值,難以接納包容兩個以上之答案或現象,當衝擊和壓力,一旦到了臨界點,叛逆的反擊又容易山洪爆發,不可收拾。
根據我歷年大學招生的經驗,在口試推甄大學新生時,發覺來自非權威式開放家教的學生,多數比較能表現自信、大方、自若、有多方興趣及生活體驗,日後在設計創造方面必然鶴立。因為家長時常帶著他們做休閒的文化活動或曾經出國旅遊。最怕是學校的體罰式教育又令家長開放民主的家教大打折扣。今日的開放教育義方,師範或教育學程教了不少,本人認為多用「走出教室」的實地田野和實作教育法,多給學生體驗真實的自然、歷史和社會,為學生增強多元的興趣和實地觀察及反省機會,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求甚解」 的思考力,才會有多元經驗的創造力激勵,必定勝於背誦式的機械知識資優考試法!資優班其實也設計了許多「走出教室」的開放教學方案,這些方案為何不提早在資優前的常規班去實施呢?教師們埋怨校園不良學生的威脅,一味只想到類固醇及抗生素的填鴨和體罰,全民的未來尚能推動文化創意經濟嗎?(作者為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